公法评论网:中华政制之道网站首页 |公法新闻 | 公法专题 | 公法评论 | 公法时评 | 公法史论 | 西语资源

公法时评 | 公法文献 | 资料下载 | 西语资源 | 公法书目 | 学人文集 | 公法论坛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您现在的位置 : 主页 > 公法时评 > 文章正文
马勇:从领导集团知识背景看未来十年中国政治走向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4-04-16 点击:

  编者按: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勇在共识传媒和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的影响以及2014中国的走向”研讨会上的发言稿,现经他本人核校同意,在共识网推荐发布,以飨读者;会议完整记录也将于近期上网,敬请期待!

  中共十八大产生的新的领导集团已经开始工作很久了,国内外对这一届新班子有各种各样的看法,看涨的以为这是中国百年来最好的班底,看衰的以为中国还将在十字路口徘徊,中国极有可能错失十年机遇。

  对于各种各样的看法,我不准备评论,我只是希望从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研读新领导集团的“阅读史”,从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知识储备,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观察视角。

  我们必须承认,这一届领导集团是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特殊形态,甚至是1949年中共建政之后也没有见过的特殊形态,进一步说,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特殊时代,一个过渡期。

  今天的中国,当然不能直接了当地说成是帝制中国的延续,中国共产党确实给这个国家注入了若干新的因素,但就国家基本形态而言,今天的中国是“党天下”,共产党不仅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而且负责这个国家一切日常事务,是比帝制中国“家天下”更集权的体制,因而正像这几年在谈论“中国模式”时突然领悟的那样,中国在经历了向西方学习一百多年后,竟然还有那么多“中国特色”。这些特色,无疑就是帝制中国的遗产。这种说法只是一个事实描述,并不涉及价值观。

  帝制中国历代开国君主无一例外精明过人,智慧超群,是丛林竞争中的强者,凭实力说话。他们打江山、坐江山,理所当然,具有那个时代的合法性。他们无一例外都像秦始皇帝那样,希望江山永固、王朝永续。因而,帝制中国历代王朝开国之后,无一例外注意接班人的培养,想方设法为皇子,以及宗室亲贵弟子提供最好教育,配备全国最好的老师,教他们知识、修养,使他们获得远高于民间社会的教育水准。比如我们现在知道的光绪帝,他的老师都是当时中国第一流学者,如翁同龢、孙家鼐等。对接班人的精心培养,可能是中国历史“超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后也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当时创办的或改造的几个高级干部子弟学校如北京景山,哈尔滨的军工大学,以及在苏联的一些特别学校,都具有历朝历代培养接班人同样的含义,期望以最好的教育资源培养一大批接班人,保证共产党的江山不变色。

  但是,毛泽东没有将这个方案坚持到底,在他执政大约十年的时候,就因为其他原因放弃了这个想法。一大批正在读书的年轻人被毛泽东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等人都拥有这样的人生经历。

  知青经历当然具有很多正面意义,他们不再是生于深宫养育深宫,像章太炎骂光绪帝所说的“不辨菽麦”的“小丑”。这一代具有知青经历的领导人对中国下层社会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这是积极的一面。

  底层生活的负面影响也有。这一代人离开了深宫大院,特别是像习近平这样的家庭,又因为家长被打倒的原因下去,底层社会的负面,让这一代人一览无余,使他们知道中国社会不易,也知道了中国社会的“潜规则”。因而这代领导人在个人修为上并非不可挑剔,这也是他们相互之间制衡伤害的一个弱项,他们没有办法像中国传统政治家那样“内圣外王”,更不可能像历代帝王那样既是政治领导者,又是道德楷模。

  由于这一代领导人很小就离开了校园,离开了书本,特别是那时最盛行的价值观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因而不论这一批年轻人多么爱读书,他们差不多都具有严重的知识缺陷,不知道世界,不能正确地理解世界,所知道的世界是被改铸过的世界,是意识形态重塑的世界,而且具有浓厚的苏俄倾向。习近平曾不止一次说过他对苏俄文学的阅读、喜爱,是可信的,苏俄文学就是1950年代出生的那代人的精神食粮。

  中国在1960年代与苏联关系恶化后并没有转身投入西方阵营,中国在那个时代向国内所描述的世界,对这一代人世界意识的形成影响巨大。这个世界意识就是对世界充满敌意,就是毛泽东一直告诫全党的: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因而这一代人内心深处不会轻易相信西方。这一点,又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一直宣扬“悲情”,宣扬“挨打”,一直抱怨帝国主义侵略等有关。

  在文革晚期,被中断的大学招生勉强恢复,以“工农兵学员”的名义让一批人重新回到了学校。习近平、王岐山、王沪宁、刘奇葆等都在这个时候进入大学读书。这是他们知识背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毛泽东去世后,中国的大学教育很快恢复,1977、1978、1979这三个年份进入大学的这批人在中国叫做“新三届”。新三届个别年龄偏大的最近几年开始陆续退休,但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就是当今中国各领域的骨干,也是中国现在领导层中的主流,李克强、李源潮、胡春华等就是新三届的代表。

  19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充满活力、生机的最好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也是过去六十年中最好的。在那个时候,许多现代知识传入中国,几套大型丛书对西方学术的译介深刻影响了这一代中国人,也是这一代中国人今天还能对世界抱有适度理性的一个重要背景。

  1950年出生的这一代,不论是新三届,还是其他知识背景的,有许多人在1980年代出国留学了。尤其是中国历史上再也不会出现的“工农兵学员”这个群体,在那个充满希望的1980年代或出国留学,或重回大学深造。不管是出国留学,还是重回大学,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中国未来的看法,应该说与世界主流很接近。但是,这一部分或出国留学,或重回大学深造,都因为读书脱离了社会实践,因而在政治场上也就慢了一步,除极个别的例外,比如王沪宁,更多的人并没有成为当今中国政治层面的主导力量。而习近平、王岐山等这一批在1980年代坚持没有“回炉再造”的实践派,紧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从底层打拼,付出艰辛努力,也就一步步升迁上来。我们不必过高估计家庭背景对他们仕途的影响,他们也是在过去三十年大浪淘沙冲洗出来的政治精英。他们熟知中国社会,知道中国问题在哪里,知道知识的意义,因而这一批实践派在1990年代差不多都到大学、党校读了在职硕士、博士。

  这批领导人在职博士当然没有办法与全职研究生比,含金量当然有差异。从负面看,是“赢着通吃”,是将那些辛辛苦苦读学位的人价值稀释。但是如果从积极层面看,表明这部分人对自身知识贫瘠的恐惧。是好事,不是坏事。

  从这批领导人知识背景看未来中国政治走向,能够得出这样几个看法:

  第一,这一代领导人在政治上仍然是过渡性的,他们的知识构成中还没有现代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储备。因而在未来十年,除非发生意外事件,中国不会发生巨大变革,在政治上往前走很远是不现实的。这是知识背景的制约。

  第二,中国政治在这一代领导人主持下向回走的可能性绝对不存在,他们对中国社会底层的认知,对1980年代的回忆,都决定他们在与世界的交往上依然会抱持积极的态度。不会在经济的交往上往回走,更不会重回闭关锁国。

  但是,这一代政治领导人有深厚的毛泽东情结,对毛泽东的政治艺术非常崇拜,在他们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毛泽东影子。这是这一代领导人独一无二的财富、特征。但是,随着毛泽东渐渐从神坛上走下来,这一代对毛泽东的崇拜应该是中国历史的绝响,不可能再影响到十年之后的时代。这一点也是可以预见的。

  第三,中国内部的政治发展在未来十年会增长一些新的因素,比如随着留学生回国越来越多,外部世界更加真实的形象会渐渐改变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当然,这也需要外部世界不断向中国释放善意,更加清晰地解释自己的意图,不要让中国内部的民族主义借机生事。比如,美国政府“重回亚洲”政策的宣讲,就远不如十九世纪美国的亚洲政策那样清晰,一个“门户开放”简洁提法让中国朝野增加了对美国的亲近感。中国在十九世纪晚期大踏步走向世界,进行改革,与外部世界不断持续向中国释放善意不无关系。而今天的中国之所以在政治上裹足不前,甚至有时候感觉倒退,与中国政治领导人对外部世界真实意图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晚清中国领导人也曾怀疑过外部世界的用意,但当他们清楚明白中国的进步是共赢,对中国利多弊少,或有利无弊,因而能够在1901年之后毫不犹豫地踏上政治改革的道路。这段历史很值得国际学术界深思。

本文链接:马勇:从领导集团知识背景看未来十年中国政治走向,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在此发表评论
公法评论网作为公法学术性网站,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互动讨论,但请勿发表无聊、谩骂、攻击、侮辱性言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阅读排行
·荣剑:中国十问——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十个问题
·章立凡:薄熙来不仅是个好演员
·贺卫方:中国法治的出路
·吾从周:革命伤员的现代迷途——评作为精神事件的刘小枫丑闻
·王正鹏:李克强的开场白
·马勇:从领导集团知识背景看未来十年中国政治走向
·张千帆:言论自由是弥合社会分裂的基础
·陈子明:“红知兵”的“三个自信”
·犀利公:中国将来可能比晚清还不堪
·穹顶之下:更可怕的是中国人的心智雾霾
相关文章
·张千帆:言论自由是弥合社会分裂的基础
·穹顶之下:更可怕的是中国人的心智雾霾
·王建勋:中国法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马勇:从领导集团知识背景看未来十年中国政治走向
·项小凯:乌克兰街头政治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刘军宁:从昆明事件反思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吴思:公民做什么——读三中全会《决定》
·宋志标:维稳战士与理中客
·陈子明:“红知兵”的“三个自信”
·章立凡:薄熙来不仅是个好演员
公法评论网建于2000年5月26日。本网使用资料基于学术研究之目的,如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范亚峰信箱:gongfa2012@gmail.com.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00 - 2012 公法评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两足行遍天地路,一肩担尽古今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砥砺意志,澡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