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评论网:中华政制之道网站首页 |公法新闻 | 公法专题 | 公法评论 | 公法时评 | 公法史论 | 西语资源

公法时评 | 公法文献 | 资料下载 | 西语资源 | 公法书目 | 学人文集 | 公法论坛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您现在的位置 : 主页 > 公法史论 > 文章正文
赵法生:探寻实现公天下之路——读吴稼祥《公天下》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3-07-17 点击:

来源于 财新《中国改革》 2013年第7期 出版日期 2013年07月01日 | 评论(1)
作者解剖了每种政体的权威属性、权力构成、组织类型和压力特征,堪称中国传统政体的组织生态分析
财新《中国改革》2013年第7期

财新《中国改革》 特约作者 赵法生
  中国文化人的一大传统,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或许正因如此,从戊戌变法算起,中国人已经反对专制一个多世纪,但究竟什么是专制,中国历史上的专制到底是怎样一种形态,它的权力如何构成,近代学术一直语焉不详。这种缺憾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术本身。
  政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如果连君主专制的基本机理尚且不清楚,连它的权力构成都没有弄明白,我们将如何反它,又如何超越它呢?中国现代政治转型所遭遇的困顿与曲折,大概不能说与此毫无关系。
  令人欣慰的是,吴稼祥先生的新著《公天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憾。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领域,前贤不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著名中国政治思想史专家萧公权曾论及中国君主专制的本质,认为传统中国政治分为先秦的封建制和秦以后的郡县制,郡县制中尽管有不少限制君权的措施,但是君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的本质并未改变。第二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则以“有治道而无政道”归纳传统政治,认为中国数千年所以未出现民主,其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精神的局限,并提出著名的“坎陷说”,主张从传统的内圣之学中坎陷出新外王之学,即民主与科学。
  以上学说自有其价值,却未能将分析的触角切入传统政治的核心——权力结构问题,无法对传统专制的本质特性作出具体深入的说明。
  比较而言,《公天下》的焦点,正是夏代以来中国政治的权力构成与政体类型。
  这本著作从超大规模国家的治理这一特定问题出发,沿着权力与权威的关系这条主轴,将4000年之间的政治体制演变归结为五种模式,即:夏禹的平天下王道A版,其特征是“单中心治理+平面集权+无压政治”;周初的兼天下王道B版,特征是“多中心+单一封建制+负压政治”;秦始皇霸天下霸道惟一版,特征是“单中心治理+单一郡县制+高压政治”;刘邦的分天下王霸道A版,特征是“多中心治理+郡县-封建混合制+高压 (内)-负压 (外)混压”;宋、元、明的龙天下王霸道B版,特征是“单中心治理+郡县制+高压”。作者详细解剖了每种政体的权威属性、权力构成、组织类型和压力特征,堪称中国传统政体的组织生态分析。
  他以流畅的语言,清晰的逻辑及庖丁解牛式的手法,将历史上各种政体的组织生理一一解剖,进而归纳出其本质特征,梳理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一片混沌区域。这可以说是作者对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独到贡献。
  中国的这4000年历史,以专制为主,却不乏盛世重光。作者精到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指出所有的盛世都诞生于多中心治理下,社会相对自由的负压时期,当然还少不了哲学王式的君主的作用。但是,所有盛世都不能超过一两代君主,昙花一现,珍稀而短暂。作者将这种情形归因于霸权铁律的作用。秦以后的封建与郡县制之间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帝国与王国各自扩张。专制循环必然导致冲突和战乱,上述五种政体无一例外。这也即是作者所谓的五种穷途,它们被导向三种结局:土崩、瓦解和癌症。中国传统社会的盛衰机理,至此而获得了清晰的政治学界定。
  至此,作者已经可以得出结论了:在当代条件下,所有传统政体的权力结构和权威形式均已过时,要想“公天下”理想成为现实,未来的出路是从禅让到票选,通过双主体法权建构中国现代化的政权形态。这一结论颇有理据。
  作者对西周封建制的分析尤其值得注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中心负压治理的典范,尽管它的权力构成中也预设了“自缚”和“自杀”两种倾向,但作者却从中发现了中华盛世的基因,他凿透三千年历史的墙壁,借来西周封建制中的智慧之光,带着古代圣贤的启迪,抵达当下。
  作者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方法。中国的问题、历史与关切,采取的却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的理性方法,从概念提炼、模型制作,到逻辑推演,步步为营,层层递进,使思想之花依次盛开。
  有人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思想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碰上这样的好书,我们岂能不为之欢欣?
  当然,本书并非没有需要商榷之处,比如它对于夏代政体的看法,以及对于五种政体形式的划分等,都有讨论的余地。但是,见仁见智,这些问题并不影响本书的思想价值。
  《易传·系辞》有“言不尽意”之说,区区千言,根本无法道尽一部有创造力的学术新著之丰富内涵。对于真正关心中国命运的读者,笔者也只好“请君入瓮”。■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中心秘书长
  《公天下: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吴稼祥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本文链接:赵法生:探寻实现公天下之路——读吴稼祥《公天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请在此发表评论
公法评论网作为公法学术性网站,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互动讨论,但请勿发表无聊、谩骂、攻击、侮辱性言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阅读排行
·惊出一身冷汗:毛泽东、周恩来令人胆寒的三句话
·高华:“林彪事件”再调查
·江绪林:生命的厚度——读《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和《这个世界会
·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出版十年
·余英时谈毛泽东
·蒋健:《“571工程”纪要》遗留之谜破解
·鲜为人知的残酷历史:红军长征时万人大屠杀真相
·罗点点:中南海的权力游戏
·宋永毅:文革周恩来:一个被掩盖了的形象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自述
相关文章
·杨度创作的对联欣赏
·夏勇:纪念林向荣老师逝世十周年
·李泽厚:关于八十年代
·李泽厚:八十年代“中国文化书院”忆往
·彭小瑜:被忽略的那个中世纪欧洲
·汤浩 朱汉民:湘淮军集团的同源异流:一个理学文化视角的比较
·李华瑞:“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
·李华瑞:日、美、中对“唐宋变革”论的认识与反应
·张国刚:论“唐宋变革”的时代特征
·庞松:高岗、饶漱石问题研究述评
公法评论网建于2000年5月26日。本网使用资料基于学术研究之目的,如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范亚峰信箱:gongfa2012@gmail.com.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00 - 2012 公法评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两足行遍天地路,一肩担尽古今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砥砺意志,澡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