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 唐晓峰
很 多基督徒将财富与自己的信仰生活相对立,认为财富是基督徒灵性生命的软弱。但这一观念在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信徒群体中几乎销声铭迹,转而他们开始崇奉英 国教会名人约翰·卫斯理(John Welsley)“拼命挣钱,拼命省钱,拼命捐钱”这一座右铭。一份针对平阳地区四个新教教堂734名信徒的抽样调研显示,所有受访人均不反对信徒的做生意行为,他们要么认为“可以做生意”,要么认为这“与信仰无关”,还有人认为“这无所谓”,而问道他们对做老板的看法时,也只有1人表示反对,大部分人认为“只要不违法,荣神益人就行”,[1]正是基督徒这种对于财富的理解方式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氛围,催生了“老板基督徒”这一群体。
浙江大学陈村富教授是最早对“老板基督徒”这一群体进行界定并研究的大陆学者,他在美国《宗教研究评论》(Rewiew of Religious Researh)杂志上发表的《一个新型基督徒群体正在中国兴起》(The Emergence of A New Type of Christian in China Today)[2]一文中指出“以个体经营和民营经济为基础的商人、企业主、经理、董事和有股份的职工教徒,俗称‘老板基督徒’”这一群体正在崛起。”[3]“ 老板基督徒”群体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主要兴起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温州地区教会最为典型。教会中的“老板基督徒” 大概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开始便具有基督教信仰,经过不断奋斗,从农民甚至打工者,一跃成为企业家;还有一种便是一些企业家接触到基督教信仰后,认为其适合 自己的企业管理及自身的信仰需求,进而受洗入教的。无论哪种情况,很多基督徒企业家热心于捐资修建教堂,有的还担任着教会长老职务,肩负堂务委员会的工 作。由于他们广泛的社会关系、灵活的处世原则及雄厚的经济基础,这一切直接影响着当地教会的发展。2007年初,笔者赴温州苍南县进行调研过程中,处处可 见雄伟的教堂,造价均在几百万元以上,甚至村子里的教堂也毫不逊色。有的教堂甚至就是几个信徒捐款修建的,教堂中有先进的扩音及录影设备、甚至有的教堂还 安装有中央空调。在与教会信徒座谈时,牧师或长老往往会请几位教会中见多识广的基督徒企业家一起参与。温州地区老板基督徒的能量从以下这个事例中可见一 般:温州地区萧江水井头教会建于萧江镇中心,是当年内地会传教士所建,但有一批经商的信徒认为这个地方难以发展,建议搬迁新址,但遭到反对,于是有18人 (其中3人为企业家)另觅新址建堂,这就是今天的锡安堂,锡安堂高四层,附有三层楼千余平米的辅助房,其中一层为停车场,其气派冠全县,在温州地区也小有 名气。锡安堂的一位长老不无得意的说:“我感保证20年内我们不用愁教堂不够用。”[4]
随 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内地城市甚至西部地区,“老板基督徒”的身影也随处可见。既然,“老板基督徒”不仅仅是个基督徒,他还是老板,其中必然会有些基 督徒将其信仰理念贯穿于他的企业文化及管理上,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为了商业精神及其公司、企业的经营,他们亟需一种公司精神或者企业文化来支撑他们的 独立经营。”[5]为此这些老板基督徒的个人所拥有的基督教信仰便被“带进了公司和企业,并且成为了公司、企业的重要经营理念。”[6]有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明显表现出信仰优先的原则,用兰州一家企业老板的话来说:“我会选择(基督徒——笔者加)基督徒的,因为基督徒到底是我们相互认识的,这个关系就近一点,我肯定会这样”。[7]“天心”、“神力”、“神和”、“神信”、“迦南”等基督教传统术语命名,企业中有众多与圣经和基督教信仰紧密相关的职员守则。[9]在 这个公司中,基督徒大概占到三分之一。另外,在该家公司中,体现基督教信仰的元素也随处可见。比如在公司不同的部门都悬挂与信仰有关的书法作品。在财务室 写着“神就是道”、“天道酬勤”、“你要专心依赖耶和华,不可以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在职工会议室则是“静 默慕道”、“静享天赐”、“你所做的,要交托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而在公司老板的办公室内则悬挂着“天道忌贪”、“以马内利”等字幅。[8]而有的公司或企业则直接以
随 着这种与信仰有关的企业文化及管理模式的贯彻及深入,基督徒员工的大量引进,加之基督徒老板的权威及影响,在企业中形成一种信仰共同体,并最终演变成基督 徒企业的可能性也很大。正如上海大学李向平教授所言“由于这些老板基督徒既拥有一定的组织权威,同时又具有他们自己的信仰,所以他们在其职业行动与信仰层 次上加以组织的共同体行动,无疑就建构了一种以职业共同体为基础的信仰群体和团契方式,……”[10]李向平教授在相关论文中还详细记录了某著名民营企业在周一早晨的聚会经过:  
首 先是唱诗,内容是《一件礼物》和《坐宝座的圣洁羔羊》;接着是信心短片欣赏:《你听到上帝的声音了吗?》;然后是读经:诗篇第119篇;111耶和华的律 法;最后是公司负责人讲他的见证。……公司老板的言语之中,既有公司的管理要求和经营目标,同时也包含了信仰的互动和信任的强化,他说:“信仰与利益无 关,无论个人或企业。信仰,只关乎个人、家庭,关乎社会的和谐和安定。” 晨会临了,这位公司老板建议,让我们齐声诵读一段《圣经》:不要忧虑。[11]
随着老板基督徒及基督徒企业的增多,在有些地区甚至还成立了基督徒企业的联谊会或工商团契,规模较大的甚至有上百位基督徒老板参加。中国地产界精英王石在其博客中,就曾讲述过他偶然参加一次这种联谊会的经历:
2008 年初,接受朋友邀请参加福建的一个企业家春鸣会,到会才知道是一个信基督教的企业家的聚会。有海归、也有文化程度初中的,有当地出名企业家、亦更多是小企 业主和企业白领。活动是第二天举行,当晚聊天至凌晨3点,话题就是劝说老王感受主的荣耀。大意,圣经上预言基督教将在东方发扬光大,这个东方难道不是指得 中国吗?我没有被开化,但翌日春鸣会上唱颂我主耶稣的开场却令人感动。[12]
与 国内民营及个体经营企业中的基督信仰及其群体相比,外企中的基督教信仰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这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表现尤为明显,在一些韩资企业中 表现更为突出。有些外资企业老板自身不但有着虔诚的信仰,同时还有着强烈的宣教意图,甚至其中有些人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来中国设立工厂、公司,当然并不排 除很多企业就此来营造一种凝聚、和谐、诚实的企业氛围的目的。在经营过程中,他们在公司组织团契,或在自己家中进行定期聚会。
在公司和企业中,虽然管理者不是基督徒,但员工中的基督徒有时也会形成一种固定的信仰团体,比如昆明钢铁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基督徒就达到千人以上,而在80年代初,这里却只有几名信徒。[13]在“坚信基督论坛Faith Christian Forum”中有过这样一个调查[14],从中可以看出基督徒职员的潜在发展力量:
投票主题:如果你在你的公司里发现有几位基督徒,你会采取什么行动呢?
成立祷告小组,一起在公司里见证神。
 9 
对待他们就像对待其他非信徒一样。
 2 
不采取任何行动。
 0 
总 之,随着企业家进入教会,使许多教会的自养问题得到解决,并且有些地方教会还具有一定富余,在温州地区,甚至有教会不提倡信徒在平时进行过多奉献,因为他 们的教堂已经足够宏伟,可以继续使用许多年,并不需要扩建,而在信徒关怀的事工上也有足够的经费。用一些牧师的话说,他们不希望教会拥有过多的剩余资产, 给财务管理上造成困难。虽然这在全国的教会来说只是特例,但如何对待教会资产和财富问题?如何引导其投资或参与社会工作?如何建立国内教会间的互助机制而 减少境外别有用心力量的财力干涉……等等问题都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企业内部宣教及聚会的引导及规范问题也不得不走入人们的视线;另外,在基督 徒企业内部,基督教发挥着公共信仰的群体制约及激励功能,那么如何让这种制约及激励功能外向化,发挥其在服务社会方面的作用,这需要信徒企业及我们的政策 制定者共同来努力。


[1] 参阅陈村富:《转型期的中国基督教——浙江基督教个案研究》,北京:东方出版社,第59页。
[2] 该文的中英文版本均收录在陈村富:《转型期的中国基督教》一书中。
[3] 陈村富:《转型期的中国基督教》,第73页。
[4] 参阅陈桂照、姚民权:《“温州经济模式”中的当地基督教初探》,载         《当代宗教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内刊     2008年第4期,第33页。
[5] 参阅2008年北京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高峰论坛”上,李向平教授有关中国“基督徒企业”的演讲稿。
[6] 同上。
[7] 参阅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陈声柏关于兰州某基督徒企业家个案分析的报告,摘自其在2008年北京大学“第五届宗教社会科学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8] 同上。
[9] 参阅2008年北京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高峰论坛”上,李向平教授有关中国“基督徒企业”的演讲稿。
[10] 同上。
[11] 同上。
[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233d0f0100bihw.html
[13] 杨学政、韩军学:《昆明钢铁公司基督教活动情况调查》,载杨学政、邢福增主编:《云南基督教传播及现状调查研究》,香港宣道出版社,2004年版。
[14] 参阅http://www.ilovefcc.com/forum/read.php?tid=5313

原文地址:http://xixuanwu.bokee.com/viewdiary.41439205.html